分類
報導暗空 媒體報導

[太報專題] 由星星照亮的「新台灣之光」 合歡山何以成為台灣「暗空」起點?

[太報專題] 由星星照亮的「新台灣之光」
合歡山何以成為台灣「暗空」起點?

發表時間:2021/05/25

來源網址:https://www.taisounds.com/Features/Issue/uid5593121272

作者: 張佩雯、李英婷

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(圖/讀者提供)(引用自太報)

知道「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」嗎?在合歡山星辰清晰亮度獲得世界認可後,打造星空小鎮已成為在地共識,也讓「暗空」這一詞彙,在台灣不再只是天文學的常識。

2019年8月,總部在美國的國際暗天協會(IDA)正式宣布,南投合歡山成為國際認證的暗空公園(Dark Sky Parks),為台灣第一個、亞洲第三個成功獲得認證的案例。由星星照亮的「新台灣之光」,正逐步打開國際能見度。

現在的合歡山,抬頭即可清晰望見銀河,這樣的成功,是歷經長達4年的「減光努力」,以及五方人馬包括台灣暗空協會(TDA)、台灣星空守護聯盟、清境觀光協會、清境民宿業者等民間單位,與南投縣政府攜手合作,並與IDA一來一往的談判交鋒,得以達成。

只是合歡山為什麼非得要獲得「認證」?「老實說,南投如果不是遇到觀光發展的瓶頸,可能不會那麼認真推動暗空公園。」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總體規劃主持人、TDA發起人林正修這麼說。

相對日月潭、阿里山曾是陸客、國旅熱門據點,合歡山並非團遊的首選,但歷年來都吸引著香港、澳門、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等地觀星族定期拜訪。而這些客人不只會過夜,還會大概停留三到五天,因為看星星沒有把握一定一個晚上就能看得到。是這樣優質的客人,讓旅館週間營業還可以到八成滿(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),所以做「星空旅遊」是可以帶來觀光的轉機,這在合歡山得到驗證。

別具意義的「認證」過程 

 但若你以為設立一座「暗空公園」,便可挽救暗空,那可就錯了。「在合歡山,我們必須對『照明』動些手腳。」林正修指出,所謂對「照明」動手腳,指的是合歡山鄰近居民為符合IDA的認證標準,所採取的一系列行動。

在合歡山成功認證的前一年,台灣天文學界需要每月監測星空品質和夜空亮度,及後又與當地政府、公園管理方和旅遊業界等共同簽署《合歡山暗空公園管理公約》,規定於特定時間內關閉非必要燈光,減少光害。

合歡山獲得「暗空公園」認證後,在面對IDA未來每年的「複查」,台灣對世界許下了「五年承諾」。林正修指出,之後審查範圍要把清境農場納入,因為清境的光害會直接影響合歡山的觀星品質,所以必須要在五年內減少90%的光源。(編按:目前合歡山國際暗空公園的範圍為1,325公頃,清境農場尚不包括在內);此外,還要在四年內逐步改善仁愛鄉的照明情況。

 
李從秀(前右一)說,暗空目的更重要是為生態。(圖/清境合歡日与夜臉書).jpg

南投店家自發性加入「星空友善公約」 為五年目標努力

南投清境店家在2020年12月簽署台灣第一份「星空友善公約」。第一條就明定:「本公約之訂定以星空資源保育為目的,防止光害及使用友善燈具之照明」,並承諾除了必要照明之外,在不影響安全的前提下,於晚間9點之後關閉室外燈光,期能達到節能及受戶星空的目標。

在清境地區約有120家民宿,初始僅有10多家響應。從小在清境土生土長的清境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李從秀表示,「星空友善公約」目前已有50多家旅館民宿、餐廳、商圈等商家響應,這是目前協會可以輔導、比較合理的數量,未來希望可以擴展到更多店家,甚至讓在地居民、外來遊客一起響應,讓星空資源保育的理念成為入住星空山城的基本信條。

 

Q:不具法令約束力,民宿業者為何願意配合?

「因為生意好,所以自願性接受光害管制的公約。」林正修指出,合歡山認證畢竟名聲在外,觀星一定發生在晚上,住宿及交通需求高,在國際旅遊萎縮的此刻,合歡山順著這個時機,找到一個轉圜點。

「暗空認證的目的,與其說為了觀光,不如說是為了生態環境。」李從秀也表示,合歡山獲得「暗空公園」認證,的確成為當地觀光的一大亮點,再加上近年來國人瘋登山,旅遊人數有顯著成長。然而,「暗空」景點保有一定觀賞品質的前提,除了必須維護當地生態環境之外,更重要的是不能同時湧入太多旅客。

「如果每一組旅客都開一部車,光是停車問題就會讓清境難以負荷」,李從秀指出,希望藉由「暗空公園」認證,讓大家能對「觀光」有不同的思考,在來訪時留意「星空禮儀」,一同找到觀光與環境之間的平衡。

至於具體該怎麼做?李從秀強調:「清境最佳的容納人數應該是同時段300至500人」,因此,分散人流是最優先的考量,她建議民眾可以多利用平日時間到訪清境,同時在選擇交通工具時,可多利用南投縣政府提供的客運服務,或者聯繫民宿業者,以共乘方式上山,既不怕塞車也能減輕環境負擔。

 

 

Q:合歡山暗空公園對IDA的承諾?

李從秀強調:「星空山城不僅僅是單純的節能減光或觀星旅遊,更是台灣文化與社會共生模式的創新示範」。通過暗空認證之後,合歡山每年仍需要向IDA提出審查報告複查,確認執行的情況,因此如何持續推動非常關鍵。

對此,南投縣政府目前已針對星空友善店家補助1250個高效率LED燈泡,並協助裝設120個符合規範定時節電器,暨南大學也著手協助建立認證機制,確保簽署公約者都能符合IDA友善照明精神。

 
清境民宿業者為守護暗空,自願簽署友善公約。(製圖/王靖)
分類
報導暗空 媒體報導

[太報專題] 「燈暗了,能看見什麼?」 「暗空」成世界下一波改革運動 台灣也不缺席

[太報專題] 「燈暗了,能看見什麼?」 
「暗空」成世界下一波改革運動 台灣也不缺席

刊登時間:2021/05/25 

來源網址: https://www.taisounds.com/Features/Issue/uid5234121408

作者: 李英婷 黃梅茹、張佩雯

太報專欄

前言

幾十萬年前,原始人類就已經開始用火把驅散黑暗、獲得光明。之後,蠟燭、油燈、甚至到了19世紀電燈的發明,照亮了尋常百姓家,照亮了一座城市,也照亮了人類文明的未來。

 

隨著科技的發展,電燈的種類愈來愈多,也愈來愈先進,讓人類的夜生活變得豐富多彩,但也奪走黑夜本來的樣子。在你居住的城市裡,還存在著星空嗎?你有多久沒看過閃耀星海的天空了?

 

2019年底全球壟罩在新冠肺炎病毒的恐慌中,倒也讓我們重新反思,什麼才是「現代生活」?

 

進步的時代讓生活步調變得緊湊,卻讓「慢活」成了最流行的生活品質;緊緻的料理方式讓生活變得規律,卻讓「慢食」成了最時髦的生活體驗;而當大家執迷於「光」代表著光明、是一個充滿美好的字彙,執著於藉由照明設計改變生活希望時,卻有一群人堅持認為,「減光」,也能呈現生活的質量。

 

當燈變暗了,你能看到什麼?《太報》此次規劃「暗空」專題,帶你一起抬頭望望璀璨的星空;在藍眼淚大爆發的夏季,體驗墜入海洋的點點星空;在草叢裡尋找帶著微微亮光的螢火蟲。其實,燈變暗了,能看到的,變得更多了!

關於太報的暗空專題,你還可以看:

本文經太報同意刊登,原文刊載於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