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時間:2022/05/16

來源網址:TDA
作者:TDA

 

時間:2020年5月16日(周一) 上午10點

地點:立法中興大樓101室

說明:5月16是國際光日,「光日」原意是弘揚光在現代社會中的重要作用,特別是科學、文化、藝術和教育以及可持續發展、醫藥、通信、能源等多個領域的重要作用 。然而,在某些部分,過度的燈光使用,已經造成公害、影響到生態與人體的健康。因此,在國際光日,陳椒華委員、暗空協會等團體召開記者會,呼籲政府應節省能源、提升照明效率、規範色溫、減少光害。

陳陳椒華委員與台灣暗空協會理事長林正修,共同倡議進行光害管制。

陳椒華委員表示:人造光源對於人類社會有很重要的功用,不論是科技的發展,或是夜間活動的安全需要,然而在某些地區,過度的光源已經有負面的影響,比如說影響生態,或是過度消耗能源,也有許多醫師不斷示警,科技產品的強光也會影響我們的眼睛健康。有些國家已經開始推動光害防制的工作,2002年6月1日,捷克頒布並施行了全球首部管制「光害」的法律,成為第一個向光汙染說不的國家。台灣也曾提出光害防制法,可惜並沒有通過。

台灣暗空協會林正修理事長表示:國際暗天協會(International Dark-Sky Association, IDA)也努力推廣「讓照明更加聰明,許多地方也因為低光害,為地方帶來許多觀光的產值。比如說我國合歡山通過暗空協會的認證,清境農場附近的觀光業者樂意配合。吸引很多喜歡觀星的遊客,而且也節省許多照明的電費。有的人會覺得沒有光亮等於不安全,其實是錯誤的概念,現在科技非常進步,透過燈具的設計與規範,就可以有效減少光的溢散、增加光照的效率,保障夜間活動的人的安全。

高雄天文協會理事長蘇明俊教授表示:對於天文的研究與科學教育而言,減少光害,讓夜空更清晰是非常重要的事情。許多天文學家發現理應可以清楚觀測天體的工具,卻還是看不清夜空,研究後發現是因為有大量的人造光線照向天際,但被大氣中的粒子反射回地表所致。許多人在看星星的時候,不只是科學上的知識,也是美感、心靈層次的啟發。台灣是科技大國,應該可以在照明設備上輔以設計與規範,減少光害。

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趙淑妙特聘研究員表示:過度的人造光源會影響生態系統,最近許多人都喜歡去觀賞螢火蟲,就是一個案例。以前螢火蟲非常常見,隨著光源與化學藥劑越來越多,螢火蟲越來越難生存,過度的光源對於鳥類或是昆蟲有直接的影響。人跟動物都是生態系的一環,如果生態系受到影響,其實人類也會受到影響。也有許多民眾苦於過度的光源影響睡眠,或是眼睛的不適。

陳椒華委員總結:總統宣示2050要淨零碳排,我們必須提高能源使用效率,減少不必要的能源消耗。各位專家已經提示:只要改變燈具的設計、規範色溫、減少不必要的設置,就可以減少光害。對於節能減碳、科學研究與教育、地方觀光發展,都有很大的幫助。環保署未來要成為環境部,應該更積極任事,推動光害的防治工作。

……

摘要 TDA(暗空協會)的政策訴求:

*朝野儘速推動光害立法,短期內將”指引”提升為院頒行政命令

*提升光害的環境及臨床研究,建立全國光害監測資料庫

*全國道路照明色溫以3000K向下為原則,並制定季節調整方案

*大型發光廣告物納入管制,明訂色溫、流明上限與開關時間

*修正室內外照明規範限制照度,並將色溫與智慧開關納入

*產官學合作,提倡智慧照明與節能技術

*正視漁業過度照明問題,逐步改善

……

TDA懇請立法院關注監督事項:

*監督環保署(環境部)推動光害管制,儘速修法

*監督經濟部,提交台灣照明新產業政策

*監督農委會制定新漁業燈火管理辦法

*監督內政部制定新版建築物與室外照明規範

*監督交通部制定防止炫光及道路照明新規範

*智慧照明推動(地方政府,業者與社區組織)


全球暗空倡議地圖